关于打造绿园区楼宇经济的建议
民建绿园区基层委员会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所谓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这里所说的“楼宇”,一般指城市内占地面积较小,容积率较高、建筑面积较大并用于经营性的写字楼、商务楼和工业楼房。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以写字楼、商务楼和都市型工业楼宇为重要物质载体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
绿园区楼宇主要分布在景阳广场、景阳大路及西安大路两侧。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绿园区总共有写字楼31幢,建面约8万平方米;有科技园、工业园、物流园等创业园54个。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心城区破解“地荒”的绿色发展之路,是绿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绿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楼宇得租金、企业得利润、政府得税收、经济得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高端商务功能,实现绿园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存在以下问题:
1、空置率高,区域内楼宇总量规模不大,楼宇老旧。受历史的局限,我区现有楼宇总量不多,基本比较老旧,大多数是在2010年以前建成,早期商务楼宇发展的自发成分较大,入驻企业不多,空置面积约4万平方米,空置率达到50%。
2、权属分散,不易管理,难以形成规模。由于楼宇房产权属及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一是房产所有权人自用经营,二是房产所有权人出租招商经营,三是单位或个人购买后自营,四是单位或个人租后再转租经营等等。租赁和管理都是由个人或是物业公司来做。这样就导致权属过度分散,使后期管理难度加大,开发商对楼宇销售完毕后的持续运维积极性不高,盈利模式多以销售为主自持的极少,楼宇经济持续性发展受制约、规模化发展受影响。
3、专业楼宇比重小,经营模式单一,跟不上城市的发展。我区现有楼宇和在建楼宇大多都是综合性的,多采用通用化的规划设计,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以出售为主。这样不利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对硬件设施有特殊要求的现代企业入驻,产业层次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无法形成完善的商务环境和良好的集聚效应。
4、政府参与度不高, 政策引导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楼宇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区位因素、配套因素、交通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政府规划及相关的政策引导。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出台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及时堵塞楼宇经济中的风险漏洞,消除企业的顾虑,让企业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楼宇经济发展中。
几点建议:
1、大力推进现有楼宇、老旧楼宇,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升级。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档次。对于在建的楼宇注重开发和整合楼宇资源,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将每栋楼宇打造成税收大户和垂直的商务街、金融街、高新技术街或旅游产业街。
2、注重规范引导,搭建产业平台。采取产业战略先导和城市规划先行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打造专业楼宇平台”,促进农业、金融、物流、中介等产业的聚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开发商引进相同或关联行业入住,部分楼宇对一些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企业可以进行了置换和交流。通过政府有效运作,力争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
3、创新管理模式。‘一楼一特色’在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中,找准楼宇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招商,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加大特色楼宇培育力度。打造“高科技农业楼”、“制造业配套服务产业楼”、“安全生产服务特色楼”、“金融服务楼”“物流科技楼”、“创智大厦”等特色楼宇。我区西客站附近的商业及工业园虽然正在建设中,但是周边还没有形成商业氛围,所以应着力完善楼宇周边的功能,营造良好的楼宇经济外部商务环境。重点发展吉林特色农产品展厅,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项目,形成区域性聚集,为西客站及其周边的楼宇经济提供配套服务,。
4、针对进驻企业在资金上有所扶持、政策上有所倾斜、对外楼宇招商方面加以重点引导。加大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公众和商家了解区内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让区内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影响。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
5、进一步细化楼宇经济发展目标定位,奖励发展好,发展快的楼宇,全力打造一批特色楼宇,进行奖励扶持,如:“税收贡献奖励”、“税收贡献提升奖励”、“引进项目奖励”、“改造升级奖励”等,着力在培育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形成重点楼宇、一般楼宇和特色楼宇三级楼宇发展梯队,尽快形成绿园楼宇经济特色。全面整合城区街道、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城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平方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