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长春市绿园区委员提案

   

 

 

 由(提案题目):关于加强绿园区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第一提案人:李沐烨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17519131413 

 

联名提案人:

 

提出时间:2021  11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支柱性产业地位和作用越发突显,但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不仅是农业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更污染着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已然成为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一、基本情况

绿园区畜禽养殖量在市中心城区中相对较大,各类养殖户15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养殖场49户,其余均为散养户。全区生猪存栏1.5万头,肉牛存栏5300头,奶牛存栏286头,羊存栏1500只,蛋鸡存栏67万羽,鸭鹅存栏2.3万只。年产粪污13万吨左右,规模场和散养户约各占一半。

为有效解决畜禽粪污污染环境问题,绿园区大力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配套建设,因地制宜谋划构建散养密集区粪污收储运体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全力实施“村收集、镇管理、区转运”的运营模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绿园区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7.27%;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64%;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收储运体系已经形成。

  资源利用变废为宝,昔日废弃物变身成了有机肥。位于绿园区的省新农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多地的养殖废弃物,他们的任务是将养殖废弃物变成有机肥。在5000平方米的发酵车间,翻搅机不停歇地运转着,这是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第一个环节。“我们会在畜禽粪污中加入不同的菌剂,改变发酵过程,形成适合不同农作物的有机肥。”公司总经理张小庆介绍,公司于2018年5月建立了长春市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与市农科院等单位合作,研发了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等新产品,“有机肥与化肥一起使用,不仅能提升农作物收成,还能滋养土壤,有机肥研发、生产前景可观”。

经过两年的努力,绿园区在实践中摸索出畜禽粪污收储运管理体系的有效办法,初步形成了全链条全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畜牧业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绿园区将在完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良好格局上下功夫,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步伐,为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出新贡献。

二、存在问题

绿园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明显,得到省市的高度认可,但对标中共绿园区委关于建设高质量城乡一体化新城区和推动我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养殖户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总体看,全区畜禽粪储运体系的建立,实实在在地为养殖户解决了难题,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养殖业发展,但也存在部分养殖户粪污乱堆乱倒现象,部分村屯路边、沟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处时常出现随意堆放粪污现象,有的地方清运后总有反复,个别地段屡禁不止,屡清不没。

(二)基本设施需要改造升级。全区28个储粪池由于分别由各镇村选址建设,虽然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但标准不一,表现为有的粪池直接建设在进村主干道上,池口直接在道旁,不美观也不卫生。多数粪池固体粪污和液态粪污没有分离,没有有效的除臭措施,尤其是夏季,储粪池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对此群众有反响强烈。

三、思考与建议

结合目前畜禽生产实际,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补贴政策体系,出台土地支持政策,创新种养主体对接模式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等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1.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严格限定畜禽养殖规模,统筹畜禽养殖与乡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对禁养区全面进行养殖情况排查,严格控制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在限定时间内逐步对不合规定的养殖场(区)予以关闭或取缔。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养殖单元的整治力度,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养殖场(区)。

2.配套升级,整推进。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收贮处理设施,建设储粪池、沉淀池,配套完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设施,支持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场区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系统;建设储粪池、粪污收集池等粪污处理设施。产生的畜禽粪便经固液分离后,液体进入沉淀池等进行生物处理,固体输送至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好氧堆肥,积极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整县推进。

3.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即“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大型畜禽养殖场、果菜种植业基地,培育“畜——粪肥——林(粮、果菜)”种养对接良性循环经济模式。种植养殖通过流转土地一体运作、建立合作社联动运作、签订粪污产用合同、订单运作等方式,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维护畜禽健康养殖、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4.建设沼气,充分利用。养殖场畜禽粪便、尿液及其冲洗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沼气设备发酵,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养殖场与周边蔬菜、林果种植合作社、园区、家庭农场等签订利用合同,全部还田资源化利用。通过“盖泄湖厌氧发酵利用”技术,对养殖粪污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发电,沼渣生产有机肥,全量收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5.生态养殖,就地消纳。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就地消纳畜禽粪污。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田间养殖等家庭农场为单位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规模牛场产生的粪便直接用于蚯蚓养殖或经干湿分离用于奶牛卧床垫料,场内循环利用,再生利用就地消化畜禽粪污。

6.补贴建厂,就近转化。在养殖密集区建设专业有机肥厂,减少运输,就近加工有机肥,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周边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进行收、贮、运,购进有机肥生产设备,按照先进的有机肥生产工艺加工生产各种市场需求的有机肥产品。在市场化销售的同时,市、县(区)财政出台补贴政策,对使用有机肥的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等购买有机肥进行补贴,解决有机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

7.集中收集,无害处理。在养殖密集区,建立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采用畜禽粪便好氧发酵技术,购置生物发酵系统生产有机肥装备,就地对粪便无害化处理,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或基质),生产无害化农家肥。通过与有机肥厂合作共建堆肥设施,再进行深加工或直接还田。

通过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区域环境和保障公共安全。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打造“三品一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畜禽养殖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

 

 

 

 

 

 

 

 

 

 

 

 

 

 

 

 

注:委员个人及联名提案提请填写此首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