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监管危化品运输的建议

 

绿园民建王薪旭反映: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危险化学品需求越来越大每年公路运输危险品约2亿吨、3000多个品种危化品安全风险也呈上升趋势。浙江台州613槽罐车重大爆炸事故引发各方强烈关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的危化品爆炸事件,更是为危化品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我国发生的危化品事故中,77%发生在运输阶段,危化品物流已经成为危化品安全中风险最高的一环,是公路上的“不定时炸弹”。

当前,我国危化品运输安全领域新老问题交织既有供需波动失衡、运力紧张、老旧车辆上路等新问题,也有危化品罐体防护不到位、危化品物流小散乱等老问题。此外危化品运输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综合服务机制薄弱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危化品运输安全风险令人担忧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危化品运输领域存在多个治理难点有待理顺。

是监管九龙治水问题突出。目前,涉及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职责部门多达20多个,涉及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十几部,多头管理反而更容易造成危化品行业的管理“真空”,且各地管理标准不一也制约了监管力量的发挥

是危化品运输信息化程度不够监管效率低由于缺乏一个整合多方监管力量和监控资源的物联平台,目前危化品运输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控一些地方甚至还在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传送和统计,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差错监管部门和救助部门之间的车辆、运输货物等信息实时共享通道也尚未彻底打通

危化品物流行业存在无序经营乱象,潜藏安全隐患。为追求经济利益,危化品运营中超速、超载、超限、疲劳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使用普通车辆运载危化品、在配载中将危化品与普通物品甚至食品混装,严重违反危化品物流技术要求。更有甚者,无证经营、无证上岗,极易导致出现事故时瞒报谎报、处置不当。

四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无法对行业乱象形成有力震慑。目前,危化品超载仅能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超载规定处理,最高罚款仅2000元。而危化品运输一次性收入较高,实际罚款金额大大低于违法所得,高利润刺激使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实现科学高效的监管促进危化品运输行业专业水平提升,是提升危化品运输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应出台《危险化学品安全法》,明确管理部门权限及职责,对存在缺失或已经滞后的管理制度进行更正和替代;提高危化品物流行业违法违规成本,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处罚用不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的普通货车运输危化品、驾驶员不具备危化品运输从业资格等违法行为,以产生惩诫和警示作用;紧急切断装置、车载视频监控液力缓速器、人员疲劳监测等安全设备实施成本高不少企业舍不得花这笔钱存在安全隐患。应把运输安防设施从企业的自主选配变成法律强制标配强制要求安装相关设备的车辆不许上路督促企业完善安全设施

二、强化危化品运输安全监管。可依托5G等手段建设危化品运输智能监测平台打造市、省、国家三级数据互通共享的危化品运输监控全国一张网,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控;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入红、黑名单管理模式。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双罚制度,并结合诚信信用体系和黑名单制度,促使危化品企业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章

三、强化科学培训等技术支持。我国已在吉林、沈阳、大连等八个城市建立国家化学事故应急抢救指挥中心,构建应急救援网络,并提供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并有相应的培训时长和考核,培训费用可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

四、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可在完善行业规范的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等引导行业发展,鼓励使用共享罐车罐体严格符合国际标准设置传感设备,随时监控运输车辆的货物状态、介质属性紧急情况下可与救援部门实时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运输安全性和行业资源的利用率主管部门在深入研究行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通过扶持和鼓励标杆,促进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