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民建会员、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总经理张琦反映:如今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激化,教育竞争的恶化,使得我国中小学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困境。本来就短缺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弃“公”奔“私”,公立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目前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上,重点学校集中了太多的优秀教师,而普通学校则几乎没有,这是造成两类学校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教师弃“公”奔“私”的“出走”现象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老校硬件设施老旧、不完善,无法满足师生很多学术、教学、文体活动。

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学校施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平台,如果没有足够的校园空间,师生很多学术、教学、文体活动无法开展,学校的发展也没有根基、底气和余力。所以,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当前公办学校的头等大事之一。以净月区刚刚落成的某小学为例,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刚刚成立就引得适龄儿童的家长趋之若鹜。

三、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郊及农村学校在校生人数正在逐年自然减少,大城镇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分散、分化严重。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公办学校教师的奖励机制。

除个别教师是为金钱所诱惑外,多数教师是因为觉得在公立学校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到前途渺茫,工作和生活缺少快乐感。因此,作为公立学校应该首先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改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上做文章。比较私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有着更为阔的空间。

首先,公立学校直接背靠的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是任何私立学校都不具备的坚强后盾。因此,公立学校应首先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在制度建设上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比如建立起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和业务奖励机制,为教师搭建起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评先选优、职称晋级和干部选拔时,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民主原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公立学校不能像私立学校那样以市场经营为目的,学校与教师之间也不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公立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学校要以民主建设为基础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校园年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家庭。当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学校的荣辱与发展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会把学校当时实现自己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样,老师们努力工作并快乐着,就会减少公立校教师向私立校跳槽的可能性。

(二)加大老校区硬件改善。

针对此情况建议加快老校区硬件改善及投入,使部分老旧公办校成为同样具备现代化教育条件的新学校。

(三)学校合并。

乡镇学校虽然其在硬件建设上虽然有了很大的完善,但仍存在教育条件差,办公设备短缺、教师资源缺乏等情况,学校合并就能有效的作用于这些问题,能完善上述问题的同时,将教育集中化,资源(经费、师资、硬件、软件 )集中容易分配和调动!此举可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合并后空余的教育用地建成党史、爱国主义、科普等教育示范基地,日后在从城乡总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完善教育发展规划,适应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达到教育设施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合理调配城乡教育设施布局,进而促进城乡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总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