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学区房炒作的建议
民建会员、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总经理张琦反映:现如今学区房价格激增,并出现炒作频繁的现象,学区房的炒作,既恶化了民生诉求,也违背了义务教育均等化。打击学区房炒作,是对房住不炒最深入的贯彻。因为学区房炒作,是炒房的极端形式,也是炒房极其恶劣的一种形式。他既有可能导致房价的新一轮上涨,又加剧了公共资源的紧张。
近几年学区房价格上涨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就是炒作频繁,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家长择校观念的日渐强,对学区房需求也日渐增强。
择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校间的差距,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则是人为造成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受“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热衷于集中优秀师资、优秀生源办所谓的“名校”,其中尤以借助优质高中资源创办的初中“名校”居多。这些学校利用其体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质量”而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青睐,人们对此趋之若鹜。此类学校的出现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公平,加剧了校际之间的不均衡,客观上助长了择校之风。
二、地产企业与名校的联合办学。
目前,与名校“联姻”成为房地产商重要的开发与营销手段,名校噱头已成为拉升房价的杀手锏之一。房地产商热衷傍名校,而名校则借此拓疆扩土,双方各取所需,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办学鱼龙混杂,为拉升学区房高房价推波助澜。
三、房地产经纪的营销误导
房地产经纪为冲业绩,在推销房产时经常用“学区房”等噱头推介炒作,哄抬房价,扰乱市场。
针对改善学区房炒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升学指标到校。
建议将重点高中的入学指标分配到各区市的初中学校。也就是说,将重点高中30%的招生名额,不再采取以前的全市统考拔尖录取,而是分配到每个区、每个初中,从每个初中校内拔尖录取。这样做的结果是,同一个中考成绩,在优质初中里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在一般的初中里却可能因排名靠前被重点高中录取,进而进一步落实效率优先、公平优先的治国理念。
(二) 抑制地产企业与名校的联合办学。
对中小学校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加强监管,对借名校噱头炒作房价釜底抽薪,不仅有利于给价格畸高的学区房退烧,也有利于扭转教育资源配置被地产商牵着鼻子走的局面。当然合作办学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那些打着合作办学的幌子来炒作房价的行为要严令禁止,而对于那些符合城市教育规划、有质量保证的项目则应该予以允许和支持。
(三) 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日常监管。
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日常宣传的监督检查工作,对线上、线下房源发布信息中,不使用“学区房”进行推介、宣传;在其业务经营中,不以“学区房”名义,误导购房者。要规范介绍教育资源用语,客观介绍周边学校,不出现“升学率”、“对口”、“名额未用”等用语,误导购房者;在信息发布中,不得出现“热度排名”、“投资潜力”等用语;在经营活动中,不炒作、不哄抬房价,不扰乱市场。
均衡与公平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起主导作用。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作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淡化“名校”情结,在进一步规范其办学行为方面下工夫,同时花大力气加大对普通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以不断缩小与“名校”的距离。唯有此,教育均衡发展才有希望,“择校热”才可能真正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