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吉林大学

南岭校区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民建会员、长春城投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光伟反映: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数量增长明显加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周边虽然经过几年的改建、新建,交通条件改善明显,但限于城区规划和道路建设原因,南岭校区东门、南门交通压力始终没有缓解。尤其是在早、午、晚高峰期间,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较为巨大,交通拥堵尤其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南岭校区南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划分不明,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同时停车区较少,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部分司机素质低下。争道抢行,强行加塞;乱停乱放,与行人抢行,轻微擦碰后占道争吵,堵塞交通。直行车辆占用右转弯车道,左转弯车辆占用直行车道等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本已脆弱的城市交通体系。

3.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尽管借创建文明城市的机会,政府、媒体的介入使得各交通要道市民通行秩序得到很大改善。但时间一过,痼疾复发,行人对交通法规全然不顾,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公交发展相对迟缓。近年来,我市公共交通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项举措使我市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公交系统的发展滞后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有鉴于此,建议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加以解决。方面要通过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全体交通参与人的素质,让文明交通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具体到细节,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改造城区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投入。清晰划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真正实现“人车分流”,合理设置公交交通路线,分散人流,缓解交通压力。合理设置公共停车场,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在拥挤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禁止随意左转、掉头。继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重点线路公交车次及发车密度,鼓励低碳环保出行。

2.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3.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提高人们文明行车的法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驾驶、行走造成的交通拥堵。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交通行动,通过教育宣传和必要的强制手段,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从行人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依规行路,改变陋习。建立良好的习惯,必要时可开展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