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外卖行业的建议

 

民建会员、长春城投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光伟反映: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外卖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外卖以其种类繁多,口味丰富,节约时间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21亿,占网民整体规模的一半左右。外卖餐饮业的迅猛发展,虽然带给了我们便捷的生活,但是同时也存在问题。如过低的门槛导致无序竞争,各方负责人的责任并没有得到落实,配送过程中安全隐患多等。同时,在它众多优点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保问题。外卖背后。蕴藏的是大量暴力的黑作坊,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黑心商家采用方便食材,不新鲜的果蔬,使用沾满油污的工作台,另外,随着外卖订单的日益增多,外卖打包盒,打包袋袋产生环保污染问题应运而生,由此而产生的厨余垃圾都给正在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由于众多企业看到了外卖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把外卖作为主要的经营项目,导致一些黑商贩乘机进入餐饮市场混水摸鱼,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是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部分经营者不惜大幅度的降低送外卖的“门槛”,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的降低成本。导致地沟油、过期霉变等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物通过外卖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严重威胁到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是由于外卖市场本身存在的隐蔽性和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制造了新的监管盲区,增加了市场管控的难度。导致餐饮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完全做到从行政审批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监管。

希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高外卖商家进驻外卖平台的条件,同时食品安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管理检查。为了进一步规范外卖市场秩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群众的身体健康,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快地方立法,出台政府规章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准入制度。餐饮行政主管部门严把审批关,着实按照《行政许可法》审查审批对象,严守风险底线,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拒绝“拉关系,走后门”。对审批合格企业进行公示公告,将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拒之门外,同时严格落实事后审查制度,对外卖网点持证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无证经营者一律限期整改。同时,经营者应当将送餐人员健康状况、送餐必需的设施、设备报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备案。依法取缔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

三、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外卖送餐管理。餐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辖区范围深入推进拉网式食品安全大排查,全面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进行重点巡查监管,确保外卖服务市场监管不留死角。提高外卖餐饮单位加工透明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从源头上全面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

四、重典治乱,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适应新情况、新市场,主动作为,创新管理机制,对新兴行业既要热情服务,又要依法监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本着“食品安全无小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依法 “捣毁”无证经营的“黑窝点、黑作坊”。对构成犯罪的立即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坚决肃清外卖市场中的“毒瘤”。

五、建立餐饮行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对诚信经营的企业进行表彰并予以公示,将违法违规经营外卖服务的企业拉入“黑名单”,严格限制失信外卖企业再次进入外卖交易市场。

六、探索“外卖小哥”岗前培训机制。建议交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外卖平台,对外卖配送人员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岗前培训。

七、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方共治、有机结合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