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机关干部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

 

民建绿园区基层委员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急剧变革期,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心理压力。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机关干部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常识的机会较少,而且对自我价值实现有着较高期待,其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人更为复杂和丰富,长期心理压力的累积,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们对绿园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一直以来绿园区的干部就是靠着永远不服输的意志、勇于争先的传统、坚韧不拔的干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但是随着越来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越来越多元的价值取向,对我区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力推动绿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获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机关干部的心理健康。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机关干部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国家行政学院胡月星教授到我区讲课时提到,现在全国各级机关只有42%的机关干部工作状态比以前好,58%的机关干部存在工作倦怠的现象。例如在新常态下,我区绝大多数机关部门已经改变了以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机关效率明显提高,但有些部门也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这一现象除了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外,与机关干部的工作倦怠也有一定的关系。

2、部门机关干部心理压力大。现在的机关干部早已不是过去的喝喝茶,看看报纸,而是每天忙于各种材料、报表、征拆、环保督查等,属于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他们要承受更多来自单位、社会、家庭方面的挑战,同时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责任也越来越大,并被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压力,长期积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据调查显示,65%的机关干部感觉人际关系压力大、对机关工作性质的认识和发展前景的忧虑。其他压力来自于:“不必要会议过多、升迁希望很小、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担心承担责任”等等,这些选择比重也都超过40%。

3、部分机关干部心理冲突明显。有些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工作在一线,经常要面对上访和拆迁中的对峙,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些部门编制和职位少,有时一人需要干几人活,而一些机关干部需随时应对领导布置的紧急任务,于是加班加点变成常态。在调查中,70%以上机关干部都有加班的经历,但这种加班,基于特定的人完成某项工作,因此不会像企业一样有加班费。他们反映,为工作熬夜加班后,不能调休,两三天都不会缓过劲来,人会特别疲惫,但这种疲惫又无处诉说,有时工作得不到领导肯定,更会出现奔溃的情形。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机关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机关干部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心理疾病的危害等专业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压力较大的、承担特定工作任务的特殊群体,如信访、征拆、政务大厅和基层部门,进行专项的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

2、建议建成一套适合我区机关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系统,及时掌握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特征,并对机关干部成长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和意见。建立起机关干部心理健康平台,为机关干部正确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全面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充分用好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构建内部心理支持系统。参照有关地区在工会经费中列支,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盘、宣泄、催眠放松等设备,为我区干部队伍提供专业的减压技术,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专业的心理机构和心理专家每年为机关干部进行心理体检。

3、合理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运用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考核方式,对一线部门、基层部门在物质上给与适当倾斜,引入弹性休息时间,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层机关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