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孩子就是家庭的精神载体,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家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饮食,可在家长的视线外,却让家长没颇感无奈:每当放学铃声响起后,孩子们冲出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露天小吃和零食摊位。饥饿加上经不住诱惑,孩子们会忍不住买东买西吃进肚里。其中,一些不合格的食品难免侵蚀孩子们的健康,也使家长们深深担忧。虽然我们一直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但校园周边小吃摊却是屡禁不止。
二、主要原因及危害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小学生认识不足,自身行为控制能力弱,面对学校周边小吃的诱惑难以抵挡,只管过嘴瘾,不在乎卫生。另外,有的学校没有食堂,而有食堂的学校里面的饭菜缺油少盐不好吃,或者每天“老三样”,或者饭菜死贵,无奈之下,学生们只好纷纷涌上街头学校周边的那些种类多、口感好、价格低廉的小吃摊了。这些原因为流动小吃摊提供市场;二是我区外来人口较多,去年长春市外来人口较同期相比增加0.8万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不易找到好工作,通过售卖街头小吃为生,便于与管理部门开展游击战,而且学校周边大门多,每个学校至少有两个大门,为流动小吃摊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提供了条件,严重影响整治效果。四是打击力度不够,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危害是:我区共有教办中小学47所,因学生休息时间、学校学生构成等因素,每个学校门口都有流动摊贩3-8个不等。这些小吃摊所用食源不明,卫生状况差,不仅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影响环境卫生,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长春市十一高中门口,每天5点至6点放学时间,多个流动摊贩就会一字排开。经调查,主要以烤冷面、手抓饼、炸串、汉堡和奶茶为主,调查中发现,摊贩用脏黑的泡沫箱装食材,某炸串摊位上,锅周围是黑黑的油垢……一汉堡摊主称一天能卖200个汉堡。这么多的“黑汉堡”侵蚀着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眼见这一幕幕却造成无限的威胁,校园周边饮食环境着实令人担忧。尽管城管部门不断加派人手驱赶教育,对无证经营的摊点予以取缔,但仍难以根治。在吉林大学和平校区校门口发现,城管部门出现时,各小吃摊主马上撤离,城管部门离开后,各摊位又聚集起来。在调查走访期间,我看到过城管在某学校门口的烤冷面摊位前坐在摊主的椅子上,和摊主聊天,吃着他们的烤冷面。可知,城管在执法时,并未尽到其应尽的职责,反而起到反作用,不仅没有管理,还在滥用职权纵容。因此,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势在必行。
三、建议
1、多部门联合建立长效机制。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制定有效措施,形成制度,使之常态化,不能时紧时松。工商部门要加强惩罚力度,避免处而不罚。卫生部门要对食物进行检测检验。城管部门要积极管理,不能在接受摊主的好处后滥用职权。街道、社区落实相关人员协助做好工作,在放学高峰时间,加派人员配合执法部门对流动摊贩进行管理。各部门执法时,应参照最新的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文件,对小吃摊贩采取行政措施,同时劝导学生不要在学校附近逗留。以一儆百,长此以来,整治学校周边饮食环境会越来越有效果。
2、政府人力资源部门落实责任,尽量为校园周边的小吃摊主提供工作机会。之所以学校周边有各类小吃摊,原因之一为很多城郊或者农村村民没有工作,才到学校周边经营小吃摊。政府可以为学校周边的小吃摊经营者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为这些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招聘会,摊主有了工作机会和稳定的工作环境,自然会放弃经营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小吃摊了。
3、教育局要领导各学校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1)在思想层面,要积极引导孩子。加强宣传健康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宣传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远离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适时组织学生观看流动小吃摊食品制作过程、食物中毒等警示教育片。(2)在实践层面,可在食堂增加小吃窗口。学生们之所以钟爱于各类小吃,是因为他们真心喜欢。我们阻止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原因之一是其制作原材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许多为地沟油等垃圾原料。学校食堂一般为承包制,在学校食堂增加小吃窗口,毕竟,学校为事业单位,会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由学校监督管理,若出现任何安全问题,至少我们可以找到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