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图片20180913203738

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纽带和桥梁,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力助手,肩负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商会经济”作为新型经济业态,是以商会为纽带,为政府、社会、企业搭建平台,通过制度设计、协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省、我市商会发展迅速商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服务会员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整合产业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我省的“吉商”、我市的“新长商”等品牌,让商会更具有人情味,促进了商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

一、我区商会发展现状

面对省、市蓬勃发展的商会经济,我区商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区共有商会10个(区属商会1个,镇、街基层商会8个,行业商会1个(液化气商会)),上次换届时会员476名,近年来由于企业迁移、停产等原因,实际会员300余名,在规模、体量、行业所属性上都有极大发展空间。我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要主动融入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速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七大板块”协调联动,构建“五大经济圈”,着力打造“五区”,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绿园的美好蓝图,同时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政府—商会—市场协调互动,深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我区商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规模发展。

二、我区商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商会组织自身建设不强。一是商会职能不明确。商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和助手,所具有的联系、沟通、协调、维权的功能尚未发挥,受到了限制,很多企业依然还是“有事找政府”。二是商会机制不适应,现有商会的人员机构、工作方法、活动经费基本还在沿用原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绿园大发展赋予商会工作的需要。三是工作制度不完善,部分商会会长会、理事会、会员会制度不够健全,会员参与会务少,缺乏会员交流渠道,商会主动上门调查会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为会员开展培训、信息、政策、咨询、维权等服务少,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较少。因此商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受挫,削弱了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参加商会的积极性。
  2、商会经济作用发挥不足。一是我区大多数商会还未能真正履行商会的职能,未能选定信息交流、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产品销售、规范经营、行业自律、企业融资、项目合作、协调关系、维护权益等项目为纽带,还不能很好的把会员紧密团结在商会周围;未能凝聚起会员力量,在共享信息、共闯市场、共同投资、共创品牌、共谋发展上有所建树,从而壮大商会经济。二是还没有充分利用商会组织的人脉、资金等社会资源优势,以友情、乡情、亲情、客户情为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以商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渠道的作用甚小,商会组织招商主体的地位未显。三是以“商会组织”名义积极开展扶残助学、扶贫济困、赈灾捐款、慈善事业等各项公益活动和光彩事业较少,知名度不高,影响了商会经济在社会中地位。
   3、会员企业经营情况不一。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粗放经营为主,规模较小,高科技企业偏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大多数会员企业需要“品牌带动”、“项目带动”,存在融资难问题。三是部分会员企业经营者能力素质不高,会员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加上管理机制不完善,薪酬不高,社会保险未能全面落实,“招不来、留不住”问题普遍存在。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引导。一是认真做好会员的发展工作,重点发展企业会员,改善会员结构,注意发展有实力、形象好、影响大、有代表性、热心商会工作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及民营科技型企业为会员,确保组织建设增添新鲜血液。二是根据我区七大板块,五大经济圈的发展路径,选择轨道客车、汽车配套、农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和服务业总部基地、“双创”基地等高端业态组建行业商会,力求成熟一个建立一个。三是组建异地商会,密切联系乡情、乡谊,积极推介绿园发展新变化新面貌,鼓励在外经商创业的成功人士返回绿园投资兴业。四是要建立健全会议制度、办事制度、财务制度、培训制度、调研制度,充实商会的服务内容,勇于主动服务,善于有效服务,全面掌握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维护商会企业和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各商会要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工作重点,将会员团结在商会周围,当好他们的“娘家人”、“代言人”,不断提高商会凝聚力、亲和力。五是重视做好商会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推荐工作,结合人大、政协换届选举,力争增加商会负责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积极构筑参政议政的平台。
  2、发挥商会群体优势作用。一是引导商会组织关联企业联手,把分散的资金、技术等要素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投资,积极参与我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二是积极引导商会项目带动唱主角,倡导团队合作,形成发展合力,主攻经济总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的项目,推进商会经济做大做强;三是引导商会突出招商主体,充分利用商会组织的联系面广、影响力大的社会资源优势,以友情、乡情、亲情、客户情为纽带,积极开展对外联谊交流活动,扩大招商引资渠道,推动以商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一批与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与领军企业相衔接的产业链项目,提高产业聚集度,壮大产业集群,起到引进一群、带动一片的“虹吸效应”作用;四是引导商会聚集民力,启动民资,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产业迅速扩张,形成规模发展。五是引导商会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商会经济的发展。
  3、提升商会会员整体素质。一是引导会员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加快自身企业发展;二是引导商会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研发体系,加强产品研发工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专利转化成果,加快实现绿园智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新兴市场制高点;三是引导商会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做大做强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工作,制定品牌创建规划,精心创造条件,从而实现质量体系认证、商标注册、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形成我区品牌集聚效益。

4、加强领导促进商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领导,重视商会发展。政协、工商联、各民主党派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各经济作战单位多沟通,多协调,为商会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加大宣传,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兴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商会的性质、作用、发展历程,宣传商会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宣传商会活动情况、商会和会员企业创业典型,介绍发达地区商会及商会经济发展动态。三是打造品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打造具有绿园特色文化的“绿商”品牌,让商会更有乡音乡情。定期举办有关商会发展的表彰大会,促进商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区应该积极借鉴我省、我市以及发达地区发展商会经济的新思路、新做法,通过商会“簇群”式发展,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形成绿园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推进绿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