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建议

一、现状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其中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的青少年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左右。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团伙作案、反复性强等特点,甚至向黄、赌、毒等恶性事件转化,这引起我们反思。另一方面,青少年作为被害人的刑事案件数量也逐年上升,例如青少年被性侵案、老师对学生施暴案等。我曾向法院做过调查,每年都有多起案例是青少年性侵案,青少年被侵权等案件。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面对此类案件的快速涨幅,我们应当做好事前防御,那么向青少年普法刻不容缓。

二、问题

1、我国普法教育在学校开展较晚。据了解,发达国家的普法教育从娃娃抓起,而我国却在初中三年级才开始法律教育。在向法院调查时,一名法官说,很多青少年被告人在庭审上都痛哭悔恨自己的犯罪行为,他们说自己从来不知道触犯法律是这样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将法制课程纳入到教学大纲中。

2、学校、家长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日益突出,那就是“唯学习独尊”。孩子在学习,生活起居任何事情都不用他们操心,更何况是除了基本生活之外的学习法律常识,就更列不到孩子的生活清单里了。

3、学校的法律课程不注重实用性。青少年获取法律常识的途径少之又少,但是在学校的法律课程中,大多只规划了宪法课程的学习,不够全面,不足以应对纷杂的社会。

三、建议

1、学校提前开展法律教育课的时间。最好是在小学阶段就开展此课程。现在的孩子成熟较早,我们的法律教育课程也应随着他们的成长适度调整。

2、学校等教育部门增加法律课程的分类,除了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外,还应开展刑法、民法等和青少年利害相关的科目,并且学校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纪录片,创新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学到能够切实维护自己利益的知识,一举两得。

3、家长应解放思想,为了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适当管理孩子的交友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等。

                                      赵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