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高级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阮 见
情况: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稳步开展。不断提高基本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就需要一支技术精湛、设备优良、人员素质较高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使百姓能认可社区、走进社区,现阶段基层医务人才的缺乏以及职称评审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是医改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析:
问题一:职称评聘分离的模式导致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由于长春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没有正高级职称聘任名额,副高级职称名额比例较二、三级医院少,且越是基层数量越少,晋升职称速度远远比大医院要慢很多,已经让医务人员看不到晋升希望,加之民营医疗机构高福利待遇的吸引,使大量医务人员流失,优质人才资源“往上走、往高走”的趋势十分明显,“人才流失、人才缺少”成为阻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一大难题。
问题二:现有职称评审制度导致医疗机构管理难度和职工内部矛盾的增加。如一个社区在编医生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14人,但获聘的人员仅3人,且这3人平均要10年以后退休,如果在不增加高级职称名额的前提下,这就意味着其他11人要在10年以后有晋升职称的机会。再加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弊端,使很多获得资格的人员因长期未获得聘任而闷闷不乐,很多优秀人员的积极性备受打击。有些占用高级职位的人员并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工作不负责、不认真,同类未获聘的人员倍感待遇不公,不仅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团队,也影响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问题三:不适应医疗人才更高层级的职业追求。在基层医院,很多医生感到晋升职称无望,逐渐失去了追求更高医疗技术、科研教学成果的积极性,开始跳槽、走穴,不安心本职工作,而晋升了职称的人员,安于现状,没有创新、固守田园,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议:
1、取消评聘分离的晋升模式,适当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称晋升的数量,职称晋升向基层、一线倾斜,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获得与上级医疗机构同等的晋升机会,让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愿意扎根基层。
2、是否能下放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权、实行评聘结合。一个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如何,只有本单位或者周围同行最清楚。而现有的评审制度下,评审专家对被评审的对象无法一一了解,完全依靠其上报的申报材料或者简单的面试论英雄,到头来只能是“拍脑袋”。
(阮见系市人大绿园联系组代表,联系电话13331649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