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信用体系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的建议

相信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辱母杀人”案件,大家都有所耳闻,为此,《人民日报》曾发声《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表示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相信法律会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但是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两个家庭已经破碎,而造成这个悲剧的起因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金融市场打破金融产品单一的传统格局,这几年,民间借贷变得越来越普遍,相信生活中类似的催债事件不在少数。在此,我只想说:能不能从一开始就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我建议:让个人信用体系发挥作用。

    个人信用体系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

在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早已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曾有个常春藤学校毕业生,名校毕业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原来他刚到美国时,有过一次坐地铁企图逃票的记录,这次企图逃票被记入其个人信用记录中。因而,许多人爱护自己的信誉胜于爱护生命。

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主要是针对拖欠银行款项的人员和法院判决欠款的人员,今后,可以通过严谨的审核制度,将个人欠款加入到信用体系(但如果是民间“高利贷”,对超出法律规定以外的高息部分不予以保护),对这部分“老赖”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利用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者是一些法定的手段来督促“老赖”尽快还钱。

总之,个人信用体系就是一套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登记查询系统,是在社会范围内构建发达的信用消费经济的基础,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柱之一。充分利用好个人信用系统,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经济行为更加规范有序,避免类似刑事案件的发生,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王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