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成合力着力解决绿园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随着区域内经济的格局变化,积极承担社会就业与税收贡献的小微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与变化和日趋激烈的挑战压力。为扶持小微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办法,有效缓解了区域内小微企业融资难、用钱难的现象。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制约小微企业用钱难、借不到钱依旧不能得到全面改善。
实践表明,要提高小微企业融资难、借钱难,我认为,必须要从目前这种单一模式化的融资渠道,像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要更加充分的利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渠道融资更为贴切,推动和解决小微企业“借不到、借不起、借不长”等问题。
一、 成立由区政府业务指导、政策扶持、金融机构认可的准(类)金融的法人项目主体(如吉林省俞圣投资有限公司),专对区域内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业务的各类指导,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区域内小微企业借钱融资业务。
二、 通过项目公司主体,确定重点扶植对象,指导和解决小微企业建立符合融资需求资产运作模式,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财务指标;
三、 由区政府、工商联牵头,对区域内小微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梳理和分类本区小微企业的现状,积极寻找具有升级优化价值的现金重新项目,集中攻关,树立典范。
四、 凝聚本区的社会资源,通过对区域内小微企业的评估,找出相对较好的优良资产,依据和结合政策,对优良的资产的重组合并等,对必须要融资的小微企业的不良资产通过置换形式,分批、分阶段、分项目有效推进。这样,既符合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又符合私募、公募基金的的投资要求,无形中也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企业、银行、担保公司、项目运作主体法人,定期沟通、谋划长远发展与变革。利用国家对企业新三板上市的有力条件,符合的新三版上市的积极推荐。
综上,绿园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活力,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指导。利用合力的优势,拓宽现有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已刻不容缓,同时,也酝酿区工商联互助融资平台,让更多社会(民间)资本加入到支持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来,对改善绿园区经济与投资环境大有益处。
刘春雷